决央

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创作谈/对于林静姝的个人理解

*《恶之花》创作谈


*本文写作创作谈读作为了写林静姝小姐姐连带整理故事线产生的碎碎念,毕竟静姝的经历在原著中真的非常零散,于是正文未动解析先行otz


*字数3k+


*这里决央,来找我玩呀!!

 

  先说一说林静姝的生平经历:

 

  你说林静姝惨吗?惨,当然惨。

 

  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人生前几年承受家里的长期低气压,几乎没有体会过父爱母爱,只有一个哥哥相依为命,这是情感上的缺失。

 

  但是比起管委会带给她的来讲,那不算事儿了。

 

  管委会带走林静姝,对她进行药物试验,限制她的人身自由,这事儿往上追溯,起因是劳拉格登的一支半舒缓剂。因为对制度彻底失望而转向域外,甚至最后以身殉道不算,还拿自己的女儿当做诱饵,不得不说,劳拉是真的狠。

 

  但是这事儿再往上追溯,那就是劳拉和林蔚的感情纠葛。《万有引力与暗物质》的番外让我生吞一把大刀,明明是相爱的两个人,结果因为阴差阳错,屡次错过,导致结了婚以后形同陌路,最后劳拉自爆,林蔚在滥用药物中了结余生。想一想如果不是父母的情感如此坎坷,如果不是劳拉以为自己是被迫嫁给了一个普通的沃托权贵,与游戏里的小伙伴失去联系,那么她在最后的关头,一定不会对静姝下这样的狠手,甚至再大胆设想一下,或许她有可能会坐下来好好的和林蔚商量对策,或许就不用出逃自爆。

 

  那样的话,或许林氏兄妹,真的能够得到一个幸福的童年,林静姝不用受控于管委会,也不用走上那条疯狂的蚁后之路。

 

   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上一辈人的纠葛,是造成林静姝童年和少年不幸的原因。但是成为蚁后,贩卖“鸦/片”,就不能只归结于她遭受不幸后想要报复社会了。

 

  林静姝疯狂,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果只是为了报复社会,我想,她是无法设计出芯片控制下,这样一种层层控制,而又让人感受不到高压的存在的社会结构了。

 

  哈登和比心在讨论自由军团的时候,说林静姝把奥威尔和赫胥黎这两种南辕北辙的陷阱合并在一起,甚至说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构想非常了不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她的做法是正确的或是说笔者同意林静姝的设想。但我想要说明的是,从自由军团的设想来看,林静姝对于社会结构,是有着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尽管这样的追求是三观不正,乃至是反人类的。之前在残次品的评论区看到一个长评,里面写林静姝身上具有反叛精神,但并不同于其他作品中,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而是对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的反叛。

 

  因此,把她的行为归因于为哥哥复仇,或者是报复社会,是不全面的。或许动机中的确有前两者的原因存在,但更多的原因,大概是“我觉得这个社会应该是这样。因此我用尽手段去达到它。

 

  个人情感方面:感情关系或许可以粗略分为三种,亲情友情与爱情。

 

  先来说爱情,相比林将军从疑似性//冷//淡【???】到最后兜兜转转回到第八星系和比心终成眷属,妹妹的爱情就相当惨淡了,四舍五入可以算作没有。尽管静姝和格登有一段婚姻,甚至后来还怀了孕,但是结合静姝毫不犹豫的杀死格登,然后利用怀孕获得进入天使城要塞避难,后来又谋划流产的行为,可以得知林静姝对于格登真的没有爱情。至于当初,在将军有能力接走静姝以前,她就选择嫁给管委会的这一举动,笔者猜测其原因或许可以归结为对哥哥和哈登博士等人的彻底失望,和嫁入管委会,以期能够利用管委会的地位和势力发展芯片,并在最后用芯片瓦解管委会势力。(结合文中的种种表现推测,芯片的事情早在林静恒于玫瑰之心遇刺假死的时间点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划了,而林静恒假死,各方海盗势力粉墨登场,整滩水被搅混后,林静姝的芯片才正式派上用场。因此我推测,芯片的事情,瓦解管委会的做法,是林静姝很早以前就计划好的。林静恒的假死是推动她实施计划的诱因之一,但绝不是根本原因。)

 

  再来谈一谈亲情。来自父母的亲情,林静姝几乎没有感受到过。劳拉直到死去的时候仍然不知道万有引力就是林蔚,她以为自己被政治联姻捆绑在一个不爱她的沃托权贵身边,相看两相厌,自然对和对方的孩子也没有什么感情。至于林蔚,劳拉在时一直没能把话说清楚,连对待孩子也是相互置气,拒绝亲自去抚养中心看望。直到最后劳拉出逃自爆,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他拒绝伊甸园的治疗,滥用药物,相比也没什么时间关爱林氏兄妹。我试图想象林蔚会以什么态度对待他们,最后觉得,可能是漠然。文中也曾提到林蔚是个情感态度不宣之于口的人,他在失去劳拉后,必然会因为自己的犹豫迟疑而后悔,而这种情况下,他多看一眼林氏兄妹,就会多想到一次劳拉,徒增悔恨。因此,漠不关心的背后,是回避现实。但无论背后是怎样复杂的感情,对于林氏兄妹来说,父爱是稀缺的。

 

  除了父母之外,恐怕来自长辈的关怀只有哈登博士了。哈登眼见着劳拉重蹈自己的覆辙,看见静姝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被迫留在管委会,被限制人身自由,被管委会反复进行实验,只为了找出禁果。

 

  静姝在小行星上对哥哥说哈登试图保留她的自由天性,不断地给她灌输相反的思想,可是最终还是没有能力带她走。

 

  我想,或许还是学生的林静姝,真的是对哈登博士寄予过希望的,她真的盼望过,也以为哈登能够带走自己,给她以自由。

 

  可是他没有。无论是因为“为了养一条扎进管委会土壤里的毒蛇”,还是因为没有能力站出来与管委会为敌,哈登都没有带走林静姝,而是眼睁睁看着她深陷泥沼,无可奈何。

 

  除了这些上一代人的关怀以外,对于林静姝来说,最重要的,是和林静恒的兄妹亲情。

 

  小的时候一起长大,相互温暖相互慰藉的情感,是林静姝最为珍贵的回忆,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林氏兄妹互相之间牵挂对方时的慰藉。但是这回忆实在是太珍贵了,或者说,记忆里的林静恒对于林静姝的意义实在是太重要了——他成了林静姝漫长黑暗岁月里的唯一慰藉,是她一切情感的寄托。

 

  可是“慰藉”与“寄托”是不变的,而人是会变的。

 

  于是当林静姝发现自己和林静恒已经不可能像过去一样亲密无间,甚至他还在知道自己是自由军团的主人后命令白银十卫与之为敌,林静姝不能接受,所以她将林静恒囚禁在小行星上,却不敢见他,因为林静姝也害怕面对。

 

  最后,再来说一说她自己。

 

  《残次品》中,林静姝的“死亡”有两次。第一次是操控者下一级的芯片人,让他伪装成自己的模样,对着林静恒说完“我不再求你了”然后死去,而真正的死亡,却只是在战场上被不知道是谁发来的炮火击中

 

“然后就死了,风流云散了。”

 

  一开始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有些戏剧性,后来反复读残次品,又看了很多评论与同人文,渐渐觉得这样的结局很有深意。

 

  文中无数次提到林静姝“憎恶当时哭着等着别人来拯救的自己”,可以想象,林静姝曾经无数次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哥哥带自己走,希望哈登博士给自己自由,然而她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

 

  我时常觉得,林静姝这个人的命运里,有着挥之不去的无力感。无论是小时候被迫与哥哥分开,还是在少年时代被管委会控制,林静姝在得知白银十卫与自由军团为敌的时候,有过这样一段心理活动。

 

  如果他没有猜到,这一切都只是阴差阳错,那岂不是说明命运在与她为敌吗?命运的阴影已经纠缠了她五十多年,逼着她走了自己能走的所有偏锋,如果还挣脱不了所谓“命运”,那么她活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呢?

  可以说,无力感,在林静姝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将她环绕。在希望无数次落空后,这种无力感仿佛如影随形的诅咒一般纠缠着林静姝,她的感受也由对别人的失望转化成对自己——准确的说是“等着别人拯救的自己”的愤恨。

 

  “软弱是一种罪过,每一个哭着等待别人拯救的人都活该去死。”

 

  在最后和林静恒对峙的时候,林静姝这样说。

 

  “哭着等待别人拯救的人”难道不是曾经的林静姝吗?

 

  因此,或许可以把林静姝一分为二的看待,她是曾经哭着追着车跑,还摔倒在地的小姑娘,也是踩着尸体上位的,疯狂的蚁后。而后者的形成是由于对前者的失望和憎恶。

 

  这样来看,林静姝的两次死亡结局,就不奇怪了。

 

  林静姝让芯片人伪装成自己,说完“我不再求你了,哥哥”后,当着林静恒的面死亡,既是对过去的亲情告别,也是“报”小行星上,林静恒用一句“别哭”就将她骗得肝肠寸断的“仇”。也可以将这看成过去的,蚁后一直憎恶的林静姝的正式退场。

 

  至于剩下的,也是疯狂的蚁后林静姝。“多情伤己且无用,早该被进化淘汰掉”。这时候的林静姝,已经完成了她的“进化”。她厌恶的一切特质,“天真”“软弱”,已经完全消失了。

 

  因此,林静姝在正文中的两次死亡,前者是她成长蜕变的最后一步,即彻底杀死所厌恶的,无力而柔弱的自己,后者,则是这一个人物在文章中的彻底谢幕。

 

  最后是一点关于《恶之花》创作想法:  

  一开始想写林静姝的时候,心里有点发怵,除了担心自己把握不好人物性格以外,还是因为林静姝这个人的评价两极分化,当然这也是由人物的复杂性造成的。

 

  直到之前看网课,看到对在文学创作中“把坏人当好人写”的处理手法的评价。说这样做是为了对恶人,发现其行为逻辑,认识到其行为背后的必然性,理解邪恶,反观自身,发现自己心中的幽暗与卑污。因为善恶是具有随机性的,命运无常,善恶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间隔,只有认清事实,直面丑恶的无法避免,从而引起反躬自省。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应该以怎样一种态度去写林静姝。需要明确的是,小时候追着车子跑,后来又被管委会限制人身自由的林静姝值得同情,而贩卖鸦片的蚁后林静姝需要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与其拼命洗白她,无视她的行为对其他无辜者造成的伤害,或者对她进行口诛笔伐,不断发泄自己对人物的不满,不如探寻其成长轨迹,了解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毕竟,她曾经经历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绝望。诚然个人经历不能成为杀人者的辩护词,但了解它,或许能够在全面认识人物的同时,给自己一些自我审视的机会吧


评论 ( 13 )
热度 ( 95 )
  1.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决央 | Powered by LOFTER